|
福尔摩斯使用的记忆法,也能拯救你的记忆力当你在影视剧或综艺节目中,看到一些记忆天才的惊人表现,你或许会惊讶,甚至半信半疑。但他们惊人的记忆能力,不仅来源于天赋,还因为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。近期,一项发表于《科学·进展》(Science Advance)的研究发现,位置记忆术(也称作记忆宫殿)的确能提升长期记忆力,并且能彻底改变大脑的记忆模式。 撰文 | 石云雷 审校 | 吴非 在各种天才或侦探主题的影视剧中,主角的标配能力之一便是过目不忘的记忆力,例如能记住整个城市的地图,或在记忆里进行信息搜索,寻找只有一面之缘的面孔。虽然这些影视剧是为了制造戏剧性,但在现实中这种惊人的记忆力或许并非罕见。 1991年,托尼·博赞和雷德蒙·基恩联合创办了世界记忆锦标赛(World Memory Championships)。这项赛事已经成为代表记忆技术最高水平的赛事,它共包括10个记忆项目,要求在选手在固定时间内记忆数字、图像和扑克牌等。如果你想要获得国际记忆大师头衔(IMM),需要参加这10个项目,除了累积到一定的积分外,还需要实现1小时内记住1100个随机数字、1小时至少12副扑克牌以及60秒内记住一副扑克牌这3项硬性要求。而这些记忆大师之所以拥有惊人的记忆力,不仅天生脑力较强(大脑神经冲动传导以及各脑区之间的协同能力更强),他们也会使用一些特定的记忆方法加以训练。 增强记忆的方法 据推测,位置记忆术(Method of loci)的出现是由于古希腊时期的演说家在发表演讲或与人辩论时,不会使用讲稿,因此开发出这种记忆方法来记下大量的文字内容。这种记忆术需要利用大脑想象构建一个十分熟悉的空间地图(例如在一个具有路径的房间或建筑内),并将需要记忆的材料放置在路径的某个显著地标上,随后通过追溯路线来回忆,“拾起”之前被“丢下”的信息。 2010年由BBC出品的《神探夏洛克》有一集中,侦探夏洛克·福尔摩斯就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记忆:他在脑海中构建出记忆宫殿——一座庞大的图书馆,利用位置记忆术来记忆案件中的全部信息,并在需要时逐一回顾这些记忆,找出关键的破案线索。在世界记忆锦标赛中,这种记忆术也是参赛选手常采取的方法之一。不可否认,这些例子中的人可能本身就拥有高智商,那么这种记忆方法对普通人是否也有帮助呢?一项2014年发表于医学杂志《生理学教育进展》(advance in physiology education)的研究发现,泌尿科学生在学习课程时如果使用位置记忆术记忆,相比于只学习课程的学生,成绩会有明显的提升。 德国马克斯·普朗克精神病研究所的科学家注意到,参加记忆赛事的选手在学习记忆术后,短时间内就会参加比赛,因此这种记忆术对长期记忆的影响无法得到评价。近期,在一篇发表于《科学·进展》的文章中,他们设计实验探究了位置记忆术对长期记忆和人脑结构的影响。 提升长期记忆力 研究团队共设立了2组实验。在第1组实验中,研究者找来了17名记忆选手(记忆能力排名世界前50),并为他们一一匹配了17位年龄、性别、用手习惯和智力相当的普通参与者(此前没有使用过记忆术)。这34位参与者进行了单词记忆测试(共72个单词,记忆后20分钟测试)和功能性核磁共振(fMRI)成像实验。随后,研究者选择了50名年龄、用手习惯和智力相近(但低于第1组)的男性进行了第2组实验。这组的实验过程相对复杂,他们先将参与者分成3组,其中17人接受长达40天(每天30分钟)的位置记忆术训练,16人接受同等时间的工作记忆训练(阳性对照,包括重复任务、反馈学习成果和逐步提高任务难度,以及进行适当奖励。),剩余17人作为空白对照。 在训练后,参与者分别需要在20分钟和24小时后接受单词记忆测试,以评估他们的短期记忆(weak memory)和长期记忆(durable memory)。此外,为了评估位置记忆术对长期记忆的影响,在实验的4个月后,研究人员再次测试了这些参与者记忆单词的能力。在此期间,他们还在多个阶段对参与者进行了大脑fMRI成像实验。 第一组实验的测试结果并不令人意外:记忆选手的短期记忆能力普遍较高,且单个记忆选手的记忆能力显著高于与之匹配的普通参与者。在第2组实验中,3组参与者的短期记忆表现并没有明显差异,位置记忆术参与者的反应能力甚至普遍变慢,但这类训练会增强参与者的持续性记忆。在4个月后的记忆回溯实验中,他们的表现也明显优于另外两组。也就是说,位置记忆术真正提升的是长期记忆能力。这是如何实现的?当研究人员完成对fMRI数据的分析之后,他们找到了答案。 大脑的改变 已有的理论认为,在人脑休息时,海马体-新皮层耦合会使短期记忆从海马体转移到新皮层,形成长期记忆。而进行了位置记忆术训练的普通参与者,或许揭示了一个更普适的现象。他们的海马体不仅与新皮层的连接增强了,而且与所有参与记忆过程的脑区的连接均增强了,包括邻近内侧颞叶(MTL)的脑区、压后皮质(retrosplenial cortex)、外侧前额叶皮层(LPFC)、脑干和小脑。正是这些增强的脑区连接,联合促进了更强的长久性记忆。 此外,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现象。基于此前的研究,他们原本猜测位置记忆术会增强参与视觉空间处理(包括场景构建、心理导航和情景记忆)和记忆编码的脑区活动,如压后皮质和LPFC等。然而,fMRI数据展示了截然相反的结果:无论是记忆选手还是第2组实验中的普通人,在使用位置记忆术之后,他们的上述脑区的激活程度要么下降,要么没有明显变化。研究者表示,这个现象或许印证了神经效应假说(neural efficiency hypothesis):在认知任务中,高技能或高智商的人的大脑激活程度较低,或者说用脑更高效。 研究人员表示,位置记忆术能增强记忆力,可能是因为它很好地结合了影响记忆的一些关键因素,如视觉空间处理、先验性和新颖性。而这种方法对普通人增强长期记忆也是有效的,相比之下,工作记忆训练或许帮助不大。 文章选自:科普中国网 |